乐竞体育APP平台-海南大爷卖椰汁,一年狂入50亿
文:邱鑫浩
来源:邱处机(ID:qiuchuji_1993)
“椰树牌椰汁,我从小喝到大。”在很多电影院开场时,我们都能看到这个一语双关,令人有点羞涩又难忘的广告。正是利用这种心智植入,在你“想入非非”时,椰树集团2023年卖了50个亿。而背后的掌舵人,正是中国饮料界曾经的风云人物王光兴,今年84岁。“广告词要直白、通俗易懂,广告画面要直观明了、靓丽清晰,让消费者第一眼就知道那是我们的产品。”王光兴的这套营销理念,让椰树集团的风格在中国企业界独树一帜。01
临危受命,力挽狂澜
1986年,海口市政府领导一筹莫展,让他们伤透脑筋的,正是连续亏损了5年的海口罐头厂(椰树集团前身)。领导们也不是没想过办法,前后给罐头厂换了4任厂长,但这些人都折戟沉沙,最后黯然离去。“不能再等下去了,不然马上就破产了,1400名职工的生计就成了问题。”领导们最终决定将电子工业公司的王光兴调了过来。这个王光兴当时在海南可是一个人物,有“救火队长”之称。在此之前,他先后盘活了海口饮料厂椰岛、海口电子工业公司。在领导的殷切期望下,王光兴临危受命,接下了海口罐头厂这个烂摊子。“头年二年大减亏,三年实现迎春归。”刚上任的王光兴就立下了军令状,进取之意锋锐。他的第一板斧,就是打破海口罐头厂的“三铁”——铁饭碗、铁交椅、铁工资。“铁工资养活懒汉,铁饭碗坐吃山空,铁交椅埋没人才。”王光兴认为,不改,企业根本没有活路。为此,他很快开除了几个最难管理的员工,将工厂分为9个分厂,让大家各自适应市场,各找活路。另外因为厂里的菠萝罐头加工业务,每年只有4个月生产期,其他月份没有活干。所以王光兴决定在停产停工期间,给员工只发50%的工资。这可一下捅了马蜂窝。500多名员工撂下狠话:“他不给我们饭吃,我们也不能让他舒服。”于是,有人敲着饭碗,上门找王光兴要饭吃;有人半夜给王家打电话,要借钱过生活;甚至有人还砸碎王家的玻璃,威胁要敲碎王光兴的脑袋........为此,王光兴的老婆和孩子都向他抱怨,还逼他辞职。但王光兴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样,不为所动。他告诉自己:“就算一把钢钉放到嘴里,也得用力去咬”。解决问题的关键,还是要让企业盈利。所以除了清理库存,王光兴还带头研发起新产品。在市场调研中王光兴发现,作为海南特产的椰子备受外地消费者喜欢。如果能制成椰汁产品,那有很大概率成为爆品。其实海南罐头厂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椰子汁,但开发并不成功。王光兴发现是工资太低的原因,“研发人员和一般职工的收入差不多,他们有啥研发动力呢?”于是他决定重赏成功开发出椰子汁的人员。“假如赚100万元,开发人员的奖金是利润的3%~5%,也就是最少3万元的奖励。而且一经研究成功,我就给开发人员奖励一台电视机。”王光兴后来讲到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。在王光兴的组织研发下,历经8个月总计300多次的试验,海南罐头厂突破油水分离技术,椰树牌生榨椰子汁由此诞生。
02
“擦边”营销,毁誉参半
除了锐意改革,椰树集团的崛起,离不开王光兴的营销策略。其实早在海口饮料厂任职期间,王光兴的营销天赋便展露无遗。当时厂里积压了800多吨红枣酒卖不出去,美工出身的王光兴,决定从包装上寻找突破口。“马配金鞍,酒上红装,我就用大红灯笼的喜气洋洋,打开老百姓的心理需求。”在王光兴的主导下,换上新包装的红枣酒很快打开销路,海口饮料厂也在一年后扭亏为盈。而椰树牌椰汁,则是王光兴的经典之作。1988年春节,椰树牌椰汁刚上市时,王光兴就带领员工,把印有“未尝椰子三美味,怎知海南山水甜”的大红横幅,挂满了海口繁华路段和港口、车站,发动了椰树历史上最早的广告攻势。此外,王光兴也善于顶层攻略。他不但将椰树申请成为了海南省建省指定饮料,还通过和中国科协的合作,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,向世界宣布椰树的椰奶生产技术是“世界首创,中国一绝”。
03
头号人物,一叶遮目
椰树集团光鲜的背后,也面临后继无力的困局。早在2014年,王光兴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,要在2016—2020年期间,完成100亿的产值。但如今,这个目标仅完成了一半。虽然在椰汁领域,椰树的中国市场份额达到30%左右,但它始终没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。椰树在椰子油、瓶装水、茶饮等领域均有尝试,但不是市场空间小,就是竞争力有限。究其原因,可能椰树集团和王光兴一直没有走出舒适区,而多年以来,王光兴也一直把持着公司的最后决策权。在经历12年产权改革纷争后,王光兴于2006年成为了椰树集团真正的主人。即使经过公开选举,椰树集团的总经理和董事长是赵波,现在刚刚换成了何春玲,但公司的一号人物一直都是王光兴。有记者问过椰树的基层员工,现在椰树的董事长是谁,他的回复是:“对换董事长之事不太清楚,但我们总裁一直都是总裁。”这个总裁就是王光兴。过去十多年,王光兴一直把自己塑造成拯救椰树于水火之中的“神”。不但总部大楼外墙密密麻麻地印上这个故事,内刊《椰树人》的宣传内容,也处处洋溢着对王光兴个人崇拜式的赞扬。